Search

Joe:「FOMC最快9月下旬啟動縮減QE,雖然我認為年底再縮減QE比較理想,不過對於美股來說,股價...

  • Share this:

Joe:「FOMC最快9月下旬啟動縮減QE,雖然我認為年底再縮減QE比較理想,不過對於美股來說,股價算是先走一步了,把企業營運的好表現,提前price in,搞不好FED就算9月下旬沒有縮減QE,股市也會走跌。」

7月美國新增近100萬個工作職缺,失業率也大幅下降,加上薪資上漲,6月和5月的數據也獲上修11.9萬人。7月失業率驟減至5.4%,主要受惠民眾工作意願有所增加,7月勞動力參與率上升至61.7%。此數據反映15歲以上人口中有參與勞動的比率,似乎更接近聯準會(Fed)實施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標準。

Fed理事Christopher Waller表示,若非農就業數據顯示,7月和8月美國非農就業人口增加80萬至100萬人,他預估,Fed可能在今年10月之前,就會縮減每月12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規模,Fed副主席Richard Clarida也稱,美國經濟有望持續成長,帶動勞動力市場復甦,並讓平均通貨膨脹年增率保持在2%以上,且維持足夠長的時間。在此情況下,Fed可在2023年初開始升息,而Fed將在未來的會議上討論縮減購債規模,摩根大通資產管理(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)全球市場策略師Mike Bell指出:「7月非農就業報告亮眼,凸顯勞動力市場正強勁復甦,並增加了Fed儘快縮減購債的可能性。」

許多市場專家猜測,在8月下旬的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上,Fed主席Jerome Powell將針對縮減購債規模的議題提出討論,本周以來聯準會(Fed)官員紛紛表態支持縮減購債規模,Fed去年3月為了支撐美國對抗疫情重創而祭出多項措施,其中之一就是每月購買1,200億美元公債和抵押貸款證券(MBS),俾以維持銀行和金融業者握有足夠現金。

堪薩斯城聯準銀行總裁Esther George表示,Fed在提振經濟成長與就業目標的實質進展,已足以調降購債規模,George向全美企業經濟協會(NABE)發表演說提及,需求強勁、就業市場復甦、穩定的通貨膨脹預期,皆意味Fed無須再購買資產以刺激成長,「我支持讓資產購買告一段落」。

此外,達拉斯聯準銀行總裁Robert Kaplan則說,「倘若經濟都如預期持續發展,我會支持Fed在9月會議決定縮表,然後自10月開始啟動。」他認為,若從10月起開始縮減每月購買公債和MBS規模,大約需要進行八個月的時間。他建議Fed每月購買的公債與MBS各減少100億美元、50億美元,直到2022年中完全結束。

波士頓聯準銀行總裁Eric Rosengren指出,鑒於美國經濟已從疫情中強勁復甦,Fed最快在9月就會宣布開始減少每月1,20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。

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總裁Raphael Bostic亦表示,雖然他預期Fed將在第四季啟動減債計畫,但如果就業市場繼續維持強勁表現,不排除減債行動將會更早開始。

Fed決策者在上月會議已就何時以及如何縮減購債展開討論,預計9月21~22日的會議將再掀辯論,Fed尚未削減,流動性就有蒸發跡象,貨幣供給、國內生產毛額(GDP)成長率的差距,被經濟學者稱為馬歇爾K值(Marshallian K),可用來衡量金融市場的流動性。馬歇爾K值剛剛轉負、為2018年以來首見,暗示GDP的成長速度比M2貨幣供應額還快。這對依靠過多流動性支撐比特幣、迷因股等資產的金融市場而言,恐造成問題。

過去歷史顯示,1990年代期間,馬歇爾K值雖頻繁轉負、但股市仍持續上漲,但自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海嘯過後的趨勢卻值得關注。該項數值曾於2010年跌破零,S&P500同年一度出現16%的修正;2018年數值轉負也預告賣壓將至、牛市幾乎遭到扼殺,投資人一直在密切關注最近幾月的通貨膨脹壓力,擔憂物價持續上揚,可能迫使Fed提前收緊寬鬆的貨幣政策。

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Robert Kaplan或許是至今立場最偏鷹派的Fed官員。其他包括Fed主席Jerome Powell在內的央行高層,都尚未預測何時會削減貨幣刺激政策,Kaplan日表示,他之所以認為Fed應儘快削減QE,是因為這些購債行動的目的在刺激需求,但美國經濟並無需求方面的問題,他寧可趕緊放開油門,免得未來被迫採取更為激進的行動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報告顯示,二手車價格7月僅月增0.2%,遠低於6月超過10%的增幅。Principal Global Investors策略長Seema Shah表示,這份報告應能緩解聯準會(Fed)對通貨膨脹太過忽視的疑慮。仔細分析可以發現,經濟重啟、供應短缺帶動的物價壓力已稍稍緩解,暗示通貨膨脹也許觸頂了。

https://finance.technews.tw/2021/08/09/the-market-expects-that-the-fed-has-a-high-probability-of-underweight-debt-purchases/
https://www.moneydj.com/kmdj/news/newsviewer.aspx?a=df578595-5821-4b3d-9652-8e052700fa89
https://readers.ctee.com.tw/cm/20210813/a08aa8/1139753/bb7fb4c819ba89fabc4d439a6bedc35f/share


Tags:

About author
分析可以天天做,但是操作可不能天天做 趨勢的變化很多時候是模糊不清的,短暫的上漲隨後可能是激烈的下跌 冷靜的觀察趨勢的變化,等待趨勢形成後再進入市場操作,才是正確的態度 過於急於進入市場,好像手上沒有交易單就會失去賺錢的機會 這就像賭徒手上只要有錢就會迫不及待的把把下注的心理是一樣的 在市場生存,沒有看到有把握的波段趨勢勿下注 90%的時間都是觀望伺機而動,等待好時機再進場 非常簡單但卻要學習很久才能控制的住
經濟、政治、歷史、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,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、國際商品投資、外幣定存、總體經濟、各國股市投資、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討論區
View all posts